《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人民网天津12月6日电(记者王浩)近日,天津市教育科学院课程教研中心、天津市梅江中学、天津市博物馆在天津市博物馆的讲座现场和线上进行了合作大厅。以“馆校合作”形式开展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线上精品教研活动
天津市初高中历史教师,来自北京和河北省的部分教师以及天津市对口协助的甘肃部分地区教师通过互联网观看了直播,
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小学部主任李建平天津市教委中等教育处乔升,天津市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张玲,天津市教育科学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楼,河西区教育局赵世辉副局长及相关领导教育中心和3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活动播放了“馆校合作”合作运营历史回顾视频,并举行馆校签约、授牌、捐赠仪式。展览环节,梅江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李芳致辞,并播放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银气中光”视频。 p>
教学视频,
梅江中学师生与天津博物馆
张霞,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罗锦勇
基于“馆校合作”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路径探讨
历史系主任戴戴现场座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于明现场点评。
2013年以来,天津市教育科学院课程教研中心着力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19年5月,课程教研中心历史学科教研室申报的《基于天津历史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荣获2019年10月“天津市教育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 .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对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指导下的“京津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工程”,研究将继续发展深入。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师生研讨会,还对项目进行了中期总结。
长期以来,天津市课程教研中心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室组织全市各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类按照天津市教委对地方课程的要求,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早在2012年,梅江中学就与天津博物馆建立了“馆校合作”联动关系。 2015年,在青岛国际信息化大会上,梅江中学展示了“馆校合作”的学习成果; 2016年8月,梅江中学借助天津博物馆成立了“天波课堂创新实验室”。开发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进行学习的措施,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促进天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实施,提高天津市中小学场馆发展水平,2020年10月14日,天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天津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天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场馆课程建设会议研讨会。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科研人员、109所基地学校的督导和骨干教师走进天津博物馆,聚焦场地资源。